Translate

顯示具有 智慧旅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智慧旅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活動紀實 - Lesson 5】在共創空間裡,回顧旅程產生翻轉未來的力量

2014年的12月20日在台北知名的共創空間:未來產房中,與來自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各旅遊行業參加者們,一起帶出 [旅遊創新實驗室] 對台灣旅遊轉型的回顧與對翻轉創新的期許。
被我們視為年度活動的 『Lesson 5 旅程回顧~旅遊業的科技創新、創業者的市場奮鬥』不僅特別搬移到更大的場地,希望提供更多旅遊從業人員參與,更以[座談]的方式,讓經驗豐富的業師們能與參加者們做深入的對談。

這次特別感謝活動協辦單位:未來產房的場地與設備提供、熱血夥伴與志工們進行場地掌控、現場攝影調度與文字記錄,更感謝一起花了四個小時來參加活動的講師與朋友們,沒有妳們的共創,我們也無法走到第五場活動。
希望 2015年,能跟大家一起完成更多不同的旅遊翻轉紀錄。


文字記錄:Yully    攝影記錄:Mouson 

1320-1340
intro (Phoebe Lu)

世界上最讓人覺得幸福的職人是記者,因為這工作紀錄真實,化為歷史;但世上最令人自豪的職人卻屬於「旅遊產業的從業者」 ~~~因為我們化被動為主動,幫各類旅人們完成大大小小的夢想,這是屬於我們的『信仰』。
旅遊產業的創業者: 夢想的熱情叫我們起床;現實的殘酷陪伴我們入眠。
有問題的傳統業者,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傳統的旅遊產業,握有許多資源,沒有找到對的解法,深根卻無法橫向發展。新創旅遊產業找到解答,卻找不到問題的起源。除了賣機票、行程,重點在於消費服務過程的提升,欲透過連結不同產業,透過互動發現不同的合作方式,讓台灣的旅遊產業有翻轉的機會。 

1340-1400
真程旅行社(Peter)

帶外國人來台灣旅遊,創業至今三年多至四年,這次的分享主要是對於未來的預測。現在已邁入移動時代,紀錄與分享,也改變資料收集及決策的過程。
未來的旅遊產業趨勢
未來的旅遊產業將碎形化,不斷重複分岔的過程,越分越細,傳統旅行社統包行程,交通、住宿、餐飲、活動,而目前新興的電商旅行社及實體旅行社,細分項目:台灣好行、飯店民宿網、飯店、台灣大哥大、UberAgodaAirBnB,吃、喝、玩、樂,將線上的資訊分享轉為實際的線下行動;線下的活動參與轉為線上的資訊分享。世界各地的旅遊產業不斷細分,碎形化、專精化,
電商的發展
實體產業的數量遠遠大於電商,因電商的成長也創造實體的需求,電商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實體服務。
價格的混亂
購物團、電商衝流量(Agoda保證飯店最低價,但加上服務費就不是最低價),加值才能生存。

China highlight(大陸桂林)

2005年開始針對當地市場,開發小吃,2007年入境人數380
1.      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2.      客源國經濟的復甦(美國歐洲)
3.      簽證的開放,過境免簽城市不斷增加
4.      中國旅遊基本面的提升,速度、舒適、漂亮空姐、品牌酒店的擴張
5.      國內旅遊電商平台的快速發展,幫助產品結構、成本更快速的調整
入境客人的變化,可透過產品購買過程:搜索、預定、體驗、分享,了解具體的變化包含:
1.      遊客更重視網上的口碑與評價
2.      金三角之外,二線旅遊目的地正在升溫
3.      旅遊產品的變化:標準套裝行程->碎化、深度體驗、不同的發現
4.      客戶端的變化:PC->mobile
旅行社未來的發展方向
1.      大而強:
2.      小而美:具有彈性而專業

1400-1420

Nicedayco-founder Frank

Niceday上線17個月,每個月複合式成長20%,三萬多人成團出發。唯一以台灣玩樂為主題的旅遊網站,玩樂是什麼?包含戶外、生態、親子、烹飪、手作、運動,各式特色體驗課程。
篩選、採訪、上架、行銷、客服、金流、售後=通路,把價值篩遠出來,以採訪的角度了解活動的價值,邀請部落客、攝影師、工作人員體驗,將符合期待的旅遊廠商上架,清楚告訴產品的價值,產品價格、時間、人數等資訊皆透明化,清楚讓消費者了解。
玩樂是旅遊產業最後的邊疆。
邊疆的原因:需求面、科技面、產品面,目前都已經成熟。
因為創業的資源極少,必須了解自己的產品、消費者需要什麼,這是唯一的優勢。
一開始上線時,就提供消費者信任:買貴退差價、滿意保證、不成團退費
體驗並不高利潤,這是高成本、高價值,針對對的族群也會產生高接受度。
建立平台價值,就等於建立生態,建立生態鏈,找到對的消費者,帶到平台上實際體驗台灣的美好事物,減少層層剝削,最終可以提升台灣的國民旅遊品質。
流量變現金是必須的
l   產品>功能>使用者行為
l   資源>工作夥伴>投資人
l   市場>成長引擎>存活率
增加流量最快的方式是買廣告,但沒錢無法買廣告,時間、資源、成本都必須考量進去。

1420-1440
傑菲亞娃(小芳)

在業界已經20年的時間,兩年內曾擔任旅遊雜誌專欄、網路媒體新聞、整合廣告行銷、活動講座主持、電子書作者,網路活動與社群。
旅遊業現況&行銷新趨勢
l   旅行社業者的廣告,造成大眾對旅遊期待的落差、誤差,造成惡性循環。
l   產業行銷與行銷產業,必須了解目前的現況,需求同再求異,而不是單方面的推翻。
l   行業中有許多專有名詞,我們必須說出對方聽懂的話,才能了解真正的需求。
l   旅遊行銷需要科技的運用不僅應用。運用比應用還要重要,多年前早有科技的硬運,包含網路訂票、訂房,如何運用於網路行銷、社群行銷,與公司品牌連結,這是目前重要的課題。當科技越來越發達,人的專業、專長就更難得可貴。
案例分享:泰瘋潮(廣告公司執行,總預算60萬)
1.      話題&人物:女王
2.      分段活動:
3.      產品推廣
號召網友、工作員工,拉人投票
票選出前幾名,獲得獎品
分析數據,對業者結案報告
行銷旅遊馬拉松
l   網路虛擬世界需要轉換到現實生活:無論參與人數多寡,必須面對面,這些人才能成為班底,建立關係。做任何事都需要溫度,這些班底才會持續參與活動。
l   階段檢視、隨時調整:分階段報告給長官、業主,必須要有互動,讓對方了解他也在參與。
l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補:媒體、廣告公司必須有版面,必須了解傳統媒體的價值,結合社群共同激出火花。創造關鍵字
l   落實結案報告到下段商業模式:網路行銷有許多後台的數據,例如某個行程點擊率高,了解購買量及背後的原因,才能長期經營。

世代交替的轉換,包含消費者、業者,新的東西結合對方的長處
擴散行銷VS精準行銷
旅遊創新,抑或是創新旅遊

1440-1500

Dear B&B(Minchelle)

夢想,從初心到決心:兩年創業歷程分享
Rae(1984) 曾做品牌行銷,美食旅遊生活頻道、美食真人APP、美食偏執狂;Minchelle(1982) 曾於科技產業擔任PM,身體力行的旅遊家,走過世界回家後,還是台灣最美,兩人決定留在台灣,為台灣做些有意義的事。對他們來說,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賺錢是必須的,但創業應該是為了創造新的價值。
台灣的民宿,是世界級的等級
台灣的民宿,是主人實踐夢想的場域。過去搜尋民宿時,民宿網站停留在舊式設計思維,好壞並列民宿雜亂無章,看到一堆不相干的資訊及自拍照。
l   思考:什麼樣的使用者,在意旅宿的品質、風格及細節?
l   目標族群:28-35年輕女性,畢業踏入職場且小有成就,尚未生育小孩的單身族群。
l   核心價值:層層淘汰,嚴選旅宿,不接受付費報導是我們的堅持。
l   優質內容:動人文字、細膩攝影、完整資料,呈現溫暖、優質真切的內容。持續不間斷地每周配合issue固定上線2-3間。
l   美學網站:網頁設計及介面,利用大圖、模糊背景、區塊分組,設計標籤篩選,建立彈性自由(價位、民宿類型、位置、規格)的搜尋方式,滿足使用者需求。
如何獲利?
創造新的價值,該如何從中獲利?如何創造夠高的價值,讓人付費?產品上線,只是踏入市場的開始。不同的獲利方式,將帶你走向不同的發展。
1.      訂房抽成
Ø   堅持精選旅宿,使合作的房量過少,無法cover高成本
Ø   資本及價格競爭
2.      品牌廣告費
Ø   無法滿足創業初衷
Ø   難以控制品質與內容
Ø   媒體、內容網站過多,將無特別優勢與存在必要
設計產品前,須了解使用者;發展獲利模式之前,需要了解客戶。
思考:優質民宿需要的是什麼?
1.      需要平日的客人
2.      來的是對的客人
3.      希望傳遞理念、分享感動
=>獲利模式:聯盟年費

1500-1540
座談分享Q&A

1.      Niceday上線前的獲利模式?如何拆帳?
為上線就做Facebook行銷,可以開始報名,利用飢餓行銷。有網友詢問是否有客製化服務,因此私下做中介,開始獲益。與廠商抽成20-25%
2.      國外旅客
3.      聯盟年費如何進行?
4.      BnB台灣民宿聯盟、部落客盛行,面對多元網路行銷資源,在說服業者時有遇到什麼狀況?如何差異化?
理解業者為何作民宿,理念及想法,實際做到足夠高的價值。業者看到報導的反應都很棒,也相當認同網站的價值,透過bnb可以傳遞他們的理念及價值。
5.      BnB拿過去工作的存款創業,資源相當稀少,網站設計是與外部團隊合作,還在自我學習及挑戰的過程。
6.      台灣區是否可以建立一個平台,提供給像是Peter這樣的業者?
台灣是否需要旅遊個別消費的綜合性平台?(地接社:當地提供個別旅遊商品的服務)
小芳:目前的台灣旅遊市場,機加酒自由行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團體旅遊的需求一來就完全被覆蓋。每個國家的旅遊生態不同,針對個別需求是需要花很多心力了解。
Frank: 產品結構,必須打破傳統的既有模式。
7.      失敗了怎麼辦?
Frank: 看自己的時間、精力、心力,還有多少機會去面對。
小芳:失敗就失敗,重新站起來。要分階段不斷去檢視問題,看到失敗,真的是失敗嗎?轉換一下態度,會不一樣。點變線、線變面的時候,就能看到更全面的問題,
Minchelle: 踏進創業,其實很難說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有無止盡的問題,創造更多的價值。
Peter: 要趁年輕創業,面對失敗要趁早,不可以連累你的家人。害怕失敗,就是害怕成功,如果構想要成功,就不用怕失敗。


1540-1620
分組討論

1.      旅遊業的實體服務體驗
2.      智慧旅遊
3.      旅遊產業的未來趨勢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夢想的起點 從【旅遊創新實驗室】談起

一個周間午後,四個來自傳統旅遊產業、網路旅遊業和網路創業家的人,坐在咖啡廳中,隨口聊著第一次見面的寒喧話題。

乍看不應該有交集的四個人,卻意外地,因各自在夢想的路上,曾遭遇的挫折,找到一種共鳴的起點。於是,話匣子一開,在愈來愈熱烈的討論中,逐漸凝聚了一個後熱血時代的夢想~為何我們不能發揮累積的經驗,讓需要數位服務人才的旅遊產業需要旅遊產業思考的網路創業者,彼此能有合適的交集場合,透過自己的經驗與分享,縮短兩造的認知落差。

例如,喜歡旅遊的人,大多數可以聊的話題都相當天馬行空,甚至,很多人因愛旅遊而踏入這個本質上相當封閉的產業。而曾待過業界或是走上創業的道路者會發現:身分是<旅人>時和身分是<業主>時,所看見的<旅遊>面向,並不真的相同。

假設,再把所謂的「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UX)」、「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客戶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CX)」或「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 SD)」等概念,帶入台灣現存的旅遊產業或是網路創業團隊裡,則更驚人地在我們討論過程裡,發現<跨世代領域的認知落差>。

儘管,傳統的旅遊從業者和新世代的網路創業者應該能互補交流與學習,但,似乎這幾年的環境氛圍裡,甚少看到專屬旅遊從業者與網路旅遊創業者交集的聚會,這種近乎平行線的發展,讓對曾想改變台灣旅遊產業環境的我們,都產生不同程度的挫敗感。

聊天的過程裡,我們發現國外有很多傳統旅遊與數位化產業交流的模式,替數位化與產業轉型加分,而這樣的交流活動是我們可以做為借鏡的學習。儘管短期內,我們無法負擔高規格的研討會或競賽,但不意味著,我們無法先踏出第一步:跨界領域的認識,將兩條平行線拉出一個交叉。

正如同,傳統的旅遊產業者在科技化轉型時的人才荒,而網路旅遊創業者在旅遊市場的商模與使用者經驗上遇到瓶頸;現實的環境發展,讓我們彼此都需要跨領域教學相長,也更能讓現在還努力打拼的每位夢想家,都將有機會完成自己當初對<旅遊>的想像。

四個小時的聊天,聊出了『旅遊創新實驗室』的核心價值~成為傳統旅遊產業和新創人才匯聚的橋樑平台;在當天會後的兩天內,執行力超級高的網路創業家們,用鍵盤敲出第一個活動細節與場地確認。不到一個星期,第一場本持著<精實>的 Pilot 就這樣衝動地誕生。


完全沒有設計天分的草稿紀念
主要取希望能找到<對夢想的熱血>、<對旅遊的想像>和<在現實的妥協> 的交集,匯聚為類似背景圖中的熱汽球,冉冉迎向東昇的太陽,迎接燦爛。

我們希望能找到<正在旅遊相關產業尋思改變的從業人員>、<想了解旅遊創業眉角的熱血青年>、<旅遊產業商模有興趣的天使>、<覺得產學落差的有志之士>、<想改變的夢想家>,一起完成翻轉台灣旅遊產業現況的成就。

本文摘錄自:
<夢想的起點 從旅遊創新實驗室談起>@玩轉世界的數位人類學家部落格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活動紀實 - Lesson 1】熱絡的互動,讓我們感受到旅遊創新的熱血!



參與旅遊創新實驗室第一場活動的朋友們,
大多來自旅遊產業,其中不少正在創業或是計畫創業,
我們特地安排了中場交流時間,讓參與者之間可以認識彼此、分享想法,
唯有讓 idea 與經驗流動,才能激發更多創意,
畢竟
「路上的人多一點,走起來也輕鬆一點,開心一點」!

~~~~~~~~~~~~~~~~~~~~~~~以下是活動筆記~~~~~~~~~~~~~~~~~~~~~~~~~~~~~

[8/23 Lesson 1 隨堂筆記]


分享者 Jill‧許吉兒:tripwon‧旅行好好創辦人   by 攝影‧記錄 奕璋

充滿朝氣又亮麗的Jill在分享時開門見山告訴大家tripwon打從一開始就是個失敗...囧>
創業者如有很多很理想的idea,想一步到位一次齊全所有功能,很可能會在還沒找到business model前就用盡銀彈造出一個複雜卻又無法獲利的「孤芳自賞藝術品」。
Jill的經驗,告訴大家盡快找到business model的重要性,所有的點子其實越簡單越好。太複雜的目標,也會使自己的事業定位不明。例如tripwon究竟是一個行程規劃工具,還是旅遊資訊媒體,又要如何在產業鏈中與他人競爭生存呢?Jill透過消費者行為以及替代品/互補品的觀察來分析,找尋自身定位的過程,是值得學習的思考方法。

分享者  Peter‧林文攀:Topology Travel‧真程旅行社創辦人  by 攝影‧記錄 奕璋

修身、齊家、治公司的Peter,與我們分享許多自身的心路歷程,希望大家不要走冤枉路。這邊有幾個take away notes,值得大家思考喔~
1. 政府或各組織的補助案固然誘人,但申請太多補助可能反而變成負擔,耗費過多的時間。
2. 創業是孤獨的,家人是你最大的資產。為了事業與家人決裂是絕對不值得的!
3. 不要不敢share你的點子。即使讓別人知道你的know-how,仍有無形的進入障礙存在,那就是時間、行動力。點子不怕人家偷,相反地,樂於分享反而可能為你帶來更多feedback,幫助你成長、修正。

分享者 Phoebe 玩轉世界的數位人類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