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顯示具有 創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活動紀實~L12] 從打動人心的旅遊元素窺探旅遊業新發展





文字撰述:雅竹  攝影: Jeweanne


【主持人Phoebe開場】
講者介紹:旅遊創新實驗室共同發起人~Phoebe大學誤打誤撞念了當時不盛行,十幾年後卻橫霸一方的韓文系;畢業後,選擇到英國研究所學習[全球化與大 眾傳播],專注於消費品與 Fans Culture 銜接的企業品牌價值和市場策略布局研究 ,最後,回到台灣,從事一開始並不悖看好的旅遊網站企劃與社群行銷等職務,卻在社群媒體興起後,讓每段經歷串連為使用者經驗與服務設計等顯學。

崇尚『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的數位人類學家~Phoebe,
目前經營 《玩轉世界的數位人類學家》部落格,分享關於數位行銷、使用者經驗與服務設計​等 相關文章。 此外,Phoebe 也擔任 HPX Life 講座召集人、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旅遊創新實驗室共同發起人以及 Yahoo! 台灣數位行銷平台[玩轉行銷]專欄作者。
主持人 Phoebe 開場 ~旅遊創新實驗室在玩什麼?@旅創 L12
主持人 Phoebe 開場 ~旅遊創新實驗室在玩什麼?@旅創 L12
旅遊vs.旅遊產業
旅遊從來都不只是說走就走,去哪裡、做什麼、吃什麼、住哪裡,都得做足功課。旅遊的定義其實是「過膩了自己的生活,要去別的地方過別人過膩的生活。」而這一連串行程前、中、後所需要的服務,加上體驗生活文化的過程,即串聯了不同的行程提供者。
旅遊是一段接受服務
+體驗生活文化的過程,旅遊產業即是「人+生活+科技,三位一體的生態具聚合鏈」,隨著時代的改變與科技的輔佐,旅遊的方式也在改變當中。

旅遊創新實驗室的精神
過往較為封閉卻想要突破的傳統旅遊業,與現今擁有創新解決辦法卻缺乏資源的新創旅遊業,讓兩條平行線有機會交集與交流。

透過舉辦活動,邀請不同議題的主講人,分享自己無論是成功或失敗的
know how,透過汲取別人的失敗經歷,加以轉化為自己團隊成長的養份。

未來旅遊進行式加速器
今年7月曾受邀上海參加中國旅遊業服務設計講座,觀察到相比起中國業者的大氣,台灣的業者更具備生活細膩度,兩邊應互相交流、學習。對旅遊創新實驗室來說,除了吃喝玩樂的內容之外,更希望提供跨領域、跨國際的交流,透過每月一次的聚會,加速業內交流,促成更多對於旅遊產業的想像及應用,一起讓台灣旅遊愈來愈好。

【風尚旅行社總經理 - 游智維】
講師介紹:風尚旅行社 總經理 - 游智維 
游智維是位小旅行革命家 ,1976年12月生的瘋狂人馬座,超乎常人的極度樂觀,幻想著透過旅行一點一滴地去改變世界。以近似信仰般的傳教招募一群本事各異的海盜們共同從事旅行設計,立志要成為海賊王。從旅行中埋入改變觀念的體驗,使得旅人開始對於文化/農業/設計/藝術/環保等議題產生興趣與⋯

【風尚旅行社總經理 - 游智維】@旅遊創新實驗室 L12
【風尚旅行社總經理 - 游智維】@旅遊創新實驗室 L12
「旅行,是不斷的思考學習與實踐反省」
2003年的冬天,在曼谷遇到澳洲女孩與韓國女生,體會到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成為投入旅遊產業的契機。

旅行時總是看到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樣子,而回頭看見自身國家的狀況,從文青轉為憤青,想要改變世界。然而,改變世界卻是很困難的,但當越多人旅行,就有越多人看到一樣需要被改變的事物,就能觸發越多人一起改變。狄更斯所謂
最好的時代就是最壞的時代,端看自己怎麼看待,而這個世代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責任,就是思考怎麼去改變未來

風尚在做什麼?
以往創立之時,認為創新之於傳統是對立的,但成為唐吉軻德,並無法改變更多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是兩隻魚與其在淺灘裡互相吐口水努力存活下來,不如在大江大湖中悠遊自得,即使彼此互相忘記也沒有關係。如果要改變更多人,就不應該鎖在自己的小魚池裡,畢竟要改變的事情在江湖當中。也因此,風尚不只做旅行社,更成立蚯蚓文化整合、抖梗(「蚯蚓」的台語發音)設計協同,以旅行為核心,替人、政府、企業作旅行設計的規劃服務團隊。

「島內小旅行」
來到瀨戶內海、月後妻有的大地藝術季,心想著若偏鄉、離島這些地方可以,為什麼台灣不行?於是在八八風災後,以楊力州導演「拔一條河」紀錄片為始,開始舉辦「甲仙小旅行」。

「如果你的出現是認為要幫助我、教育我,那麼請你回去。如果你將把我的經驗看成你生存的一部分,那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努力。」
-《玉山魂》霍斯陸曼˙伐伐。

風尚的島內小旅行,即是嘗試挖掘生活中很美好,但往往卻不被認為應該被體驗的事情,並思考當地人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
企業參與:往B2B的方向發展。透過甲仙面臨的困境、農事體驗、小孩教導大人們拔河的道理,套用在經營公司遇到的選擇與困境。
-南洋媽媽:在地料理的味道。
-莫望過去(八八風災):在旅行的過程中,走進一個曾經有很多人離開的地方。思索如何重建,對環境、水土議題的反省。
-思索永續:在地農民往往會種不會賣,要如何改善旅客的購買體驗。
-美好共好:薰衣草森林開幕「好好」,成為八八風災後第一間開的新店家。
-種下感動:伴手禮的選擇不一定要很珍貴,送上甲仙的「種芋頭」,(台語「大便」的說法)。把在地的特產帶回家、把甲仙的故事帶回去。

「離題旅行」
除了透過規劃設計的島內小旅行之外,進一步讓在地自行產生擾動。串聯各個地方曾經配合過的商家,無論農夫、麵包店、部落等等,讓住家成為體驗的地方,用一個禮拜的時間交換生活。

「習作假期」
台灣應該要被世界看見。許多職人都在各自的領域裡努力了很久,直到成為世界第一、發光的時候才被看見,但中間的過程應該要有更多人支持與參與,並從職人身上學習。與肯園、CNFlower、文藝修復師蔡舜任合作,透過與各個領域的職人合作,學習以職人的角度與經歷,看待旅行的地方。

旅館:為何存在?是為了成為連結旅人與地方的觀點。
謝宅的成立:一開始沒有人看好台南的老房子可以帶來一個晚上破千的價值,但相比起京都昂貴的老房體驗,為什麼別人可以而我們不行?

台灣是全世界最奇特的地方,各種的不安定讓我們擁有強大的解決問題能力。當越來越多人站上舞台被看見,就會有越來越多人相信自己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寶藏巖共生聚落-蟻窩:當地居民不喜歡藝術家,藝術家不喜歡遊客,寶藏巖好似蟻窩般,一巢一巢地被各方佔據並互相討厭。但究竟是你入侵了白蟻,還是白蟻入侵了你?同樣的邏輯放諸現今所處的世界,台灣與中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值得當今世上每個人去思考。我們必須了解過去,但不需要把過去背在身上,因為你將沒辦法往前走。

星野竹富島:走在前方無人的路上。
偏僻鄉村面臨的困境,貧窮與老齡化、年輕人流失,當財團進入鄉村,文化與歷史記憶將漸漸流失。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案例:公司將土地買下來,交付信託並將50%股份交給村民,投資度假村並給付居民租金。

旅館背後的紋理調查

台南薰衣草森林-緩慢文旅,台南古根:墾丁的希臘風、清境的歐風,許多時候不只是業者的問題,而是消費者想要。然而台南緩慢文旅的歐風,其實追溯至台南為最早與外國接觸的地方,西方的風格有其原因存在。

旅館不只是住宿的地方,應該跟在地文化有所連結,是旅客對城市的入口與出口。

與公部門的合作
6/30在日本大阪舉辦台南觀光推介會。以往僅僅舉辦說明會,這次特地在前一晚播映KANO,吸引瘋棒球的日本人,隔日更找來土溝美術館創辦人,最後一句「不管走到世界任何一方,中心永遠是家鄉」深深打動日本人。

另一位講者則是台南遠近馳名的莉莉冰果店的老闆,講得並不是水果,而是老闆十幾年來獨自發行的「莉莉水果月刊」。十幾年前,有位貴婦來到冰果店買水果,但卻覺得在路邊買水果難登大雅之堂,此事激發老闆自行出刊物,把水果當成文化推廣。十幾年來72期、每期8千本的刊物,感動了日本人。

雖然預算不多,但把這件事當成策展來做。包括代表台灣不怕曬、耐摔個性的塑膠紅板凳、台南所有老店家的代表性物品,甚至是平時拜拜用的金紙都輸出至展場,為的就是要讓日本人更了解台南人的生活日常。

結語
遇到挫折更要把握空出來的時間,能做什麼就做什麼。應該做的事情就必須持續做下去。「創業,創造就業與改變世界。
物不自異,用不同的腦袋看世界。
認清現實,才知道問題在哪裡。
馬拉松,走得很遠才到終點。
梅莉號,魯夫就是當船長的份」

Q1:甲仙災難的遺址,是用什麼樣的心情讓大家走進去?
A1:決定行程要進去,不難,但心裡面決定要去,是最困難的。為何而去?其實哪一個地方沒有發生過什麼事。德國人勇敢面對納粹、猶太人的事情,讓你清楚面對發生了什麼事。台灣應該嘗試面對,並把它放在檯面上,勇敢面對它。總共幾百人,除了體質敏感、不適合的2~3位,幾乎都去了,團員開始主動拔花、插花,也超乎想像。

Miin Gift 創辦人 - 黃文志:為旅人承載記憶,不限里程】
講者介紹: Miin Gift 創辦人 - 黃文志
在一次綠島之行中,黃文志與同行友人遍尋不著值得攜回的紀念品,稟持著一股「買不到,就自己做!」的信念,領著自己一手創立的設計服務小公司,跨入自有品牌的領域。 最靡國際(MIIN),在命名上即可見黃文志的浪漫,以家中愛貓起名為MI,結合最為火紅的IN,期盼能夠一再地為客戶設計出最令人風靡的平面設計品。如此單純的經營信念在成立品牌後,延續公司的名稱,MIIN GIFT,最令人風靡的設計禮物。

從設計服務跨足到自立品牌,黃文志總是淡淡地帶過草創期間的困頓與艱難,在他的心中有一股更為強大的信念正在燃燒,「人一輩子能做的事情有限,決定了便要做到完美絕倫」,當黃文志決定了,想要以明信片帶給人多年後回憶起的感動之刻,便是一條奮不顧身的夢想大道。
【Miin Gift 創辦人 - 黃文志:為旅人承載記憶,不限里程】@旅遊創新實驗室 L12
Miin Gift 創辦人 黃文志:為旅人承載記憶,不限里程】
200430歲時,離開最後一份工作,想一圓成立工作室的夢想。在成立以前,動身到歐洲自助旅行,到過丹麥、西班牙、法國,為期三個月的旅行,過程中從原本「尋找未來要移民的國家」到開始對台灣產生認同感,產生「我很想家」的感覺,體會到「根,在那邊,心還是會帶自己回去。」

「一個好的紀念品像是電影原聲帶,帶你重回當時的情景。」
在歐洲旅行時,買了許多明信片、紀念品。以往沒有機會好好玩台灣,某次跟朋友去綠島玩,想買綠島在地紀念商品時竟買不到。商家進的都是中國、東南亞的工藝品,並不具綠島當地特色。於是沿用公司品牌,創立Miin Gift,光是拿著Sample到綠島推銷,就獲得了二十幾萬的訂單。後來再接著去馬祖、澎湖,發現每個地方生態都不同,於是開始思考下一個階段:以台灣為主軸的紀念商品設計。

尋找題材,「台灣印象」究竟是什麼?
台灣人的台灣印象與外國人對台灣的印象不同。於是開始搜集國外介紹台灣的旅遊資料,成為設計題材。
-2D明信片:在大學主修舞台設計,運用舞台設計的概念,創造前景、後景的互動。
-幻燈明信片:幻燈片材質與紙張的結合,顧慮到透光效果,還做了腳架。
-茭杯書籤:擲茭文化。當時跑到中和烘爐地,問神明能不能發行商品,竟抽中籤王。
-藍白拖書籤、台灣招牌書籤:庶民文化。
-台灣小吃筆記本:四大夜市、台灣
108個夜市。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把在地的東西做到極致,就代表著國際化。
-台灣小吃撲克牌:台灣小吃加上對應的推薦店家。每張撲克牌的背景紋路,其實就是台灣各-式各樣的桌子,讓日常生活所見所用,成為商品設計的元素。
-台灣大富翁:加入台灣樓房、景點的元素以及提升大富翁的精緻度。
-台灣風光撲克牌
-雞蛋糕分享卡:以一袋雞蛋糕分享的概念,取代以往寫一張大卡片的祝福。
-鉛字萬用卡:與日星鑄字行合作。
-台灣節氣明信片:手繪的木刻版畫,台灣各個季節的節慶,加上中英文節慶說明,希望旅客-照著明信片,參加不同時節的節慶。

開店將近十年,總共賣出
1,172,528張明信片。其中203個商品品項,停產103個,剩下的100項當中,百分之97都是明信片,其中2D明信片佔37%、幻燈明信片佔30%。產生明星商品危機意識:當商品生命週期結束後我們還要怎麼生存?不斷嘗試、轉型新的紀念品。

失敗案例
台灣史力巴海灘鞋:與澎湖711合作,6款海灘鞋,總共3000雙。失敗原因是未考量到倉儲空間以及不熟悉商品材質,光是打樣就花了不少時間,且三千雙對廠商來說是小單,一再拖延之下,商品八月底才上市。
水晶明信片:書法結合水晶。水晶在紙上壓出痕跡、水晶掉落,商品還沒賣就壞掉。

並不否定當初開發商品的初衷,當時認為是最好的了。藉由這些經驗,累積後續開發商品的經驗。製作商品是無底洞的辛苦工程,通路商要求新商品、照片過期,除了要更新現有的商品,還要開發新商品。

行銷自己:最靡郵務站

2008年第一次在誠品信義文具館,現場直接擺放郵筒、代售郵票,讓旅客現場買明信片之後可以直接寄,替旅客簡化流程。
2011-12最靡郵務站:「一個分享情感的服務站」,開始誠品巡迴展。模組化設計,各種形式的郵筒、書寫工具。一切開始產生意義,便利的服務讓旅客能夠寄明信片同時也能夠銷售商品,相輔相成。
2012簡單生活節:時光郵件,可以指定未來的時間。現場12個郵筒,結束後拿回公司會議室變成一部分,繼續做下去。一開始是展覽的型態,後來移到公司持續推廣。公司附近許多前輩的拉拔,加上一有活動就參加,直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有日本客人上門寄明信片,也吸引了不少來自日本的媒體採訪。

一開始想用商品聯繫世界,藉由商品讓旅客回想在台灣的記憶。後來藉由
miin post的活動,開始探索自我,藉由旅行和自己對話。

結語
在創業的路途上莫忘初衷,對於喜歡做的事持續堅持。

Q1:有沒有像是日本或中國的廠商來詢問?如果有,覺得要或否,還是希望他們來台灣購買?
A12011曾經參加日本設計師週,開拓日本市場,希望用同樣開發商品的經驗複製到日本的區域。但展覽性質關係,沒有B2B
曾被企業想併購,但企業文化差太多,若成為他們的一部分,公司精神會死掉。理念不同,賣掉之後雖然有一筆錢,離開了公司,但還是會出來創業,那為什麼不持續面對而要從頭開始?因而拒絕該公司的併購。
中國的部分,
2010參加台北市政府上海市整府的雙城論壇,感覺到中國市場蓬勃發展的機會。曾與上海設計型書店合作,結果並不好。名品城的邀約,也只為炒作當地房地產。目前上海有熟悉的人士在當地開發市場,同樣的概念製作上海的景點。
大陸市場大就一定要去?不一定,海外還有其他很多國家,希望把商品企劃跟開發的經驗,帶到其他國家,像是日本、紐約、歐洲,由台灣做概念、資源與設計上的
support,並且需要有人在當地開發市場。


>>活動紀實~文字版
http://travelab360.blogspot.tw/2015/10/l12_14.html

>>活動花絮~照片版
https://plus.google.com/105041442212887504325/posts/LqDSu5msiCz

>>活動短片~影片版
  短版 。。https://youtu.be/e6ouQMpauiM
  長版。。https://youtu.be/vfXh45-esTg

活動介紹

「旅遊創新實驗室」每月一次專屬旅遊從業者的周末聚會,打開 [旅遊產業實務新視野],歡迎想改變旅遊產業的夥伴加入,共創未來旅遊進行式。

風尚旅行社 + Miin Gift,
一個帶領旅人親身體會旅行中的美麗風景,
一個將風景化為創意送給旅人;
旅遊創新實驗室和你分享打動人心的旅遊元素 

活動特色:

「旅遊創新實驗室」邀請到推動深度旅遊的風尚旅行社和推出深受旅客好評文創產品的Miin Gift,分享旅遊業者、銷售周邊商品的經驗,要和大家談談如何在旅遊的過程中帶給旅人美好的體驗,不只要說故事,更要讓旅人置身於故事之中。

看完了豐富的文字記錄後,還想看更多嗎? 還有超級精采的活動照片花絮可以觀看喔!歡迎點入下列網址,找找你在哪裡吧!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每月活動推薦~ Lesson 7] 旅遊服務的體驗設計

每月一次專屬『旅遊從業者』的周末聚會,歡迎想改變<旅遊產業>的夥伴加入,共創未來旅遊進行式。
這次我們來談如何打造旅遊服務的體驗設計,從<住客客製化參與>和<主題行程設計>的質變,思考台灣旅遊體驗的<服務再革命>!

講師介紹:

玩味旅舍-陳鼎翰&杜曉苑

講題:玩味旅舍的接觸點體驗設計

陳鼎翰 Daniel
交通大學建築所碩士

Daniel 目前為種子森林設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基於過去創辦爻域互動科技公司的經驗,近幾年開始研究設計型事業 (design-led enterprise) 的創新創業模式。
他曾帶領團隊為客戶設計實現互動式餐廳、媒體藝廊咖啡廳等複合型創新空間物業,目前並自營設計旅店《玩味旅舍》。
杜曉苑 Grace
M.Sc. in Human-Centric Computer System, University of Sussex
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

Grace 擁有歷史哲學、傳播學、人機介面等多元背景,過去曾於時尚出版業VOGUE、ELLE擔任編輯及新媒體主管職務,致力推動台灣出版業內的數位化思維。
目前為種子森林設計開發有限公司的執行總監、台灣互動設計協會公關經理。
玩味旅舍玩味旅舍是一個由客人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台灣設計師作品入住的客製化旅舍。
我們將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 Design 概念注入旅舍經營,讓設計旅舍的"設計"兩字,由名詞轉化成動詞。讓旅舍變成是:旅客可以自己設計自己房間的"旅程"之一,轉化旅舍除了"過夜睡覺"之外,還可以是一個"體驗設計、設計展示,以及設計交流"的場域。


◎ 游崇瑋

講題:生態旅遊服務重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生態演化所畢。
目前主要從事生態推廣教育以及生態旅遊領隊,已帶過隊的地點包含有沖繩、日本關西以及印尼科莫多群島。未來希望能拓展更多生態熱點及特色,讓國人可以親身體驗生態之美。
進行野外觀察已超過13個年頭。除台灣外,曾踏足觀察生態的地點有馬達加斯加、印尼科莫多群島、紐西蘭、婆羅洲、新加坡、中國、香港、日本、沖繩以及孟加拉,野外觀察經驗相當豐富。

多次參與《下課花路米》、《Lokah巴勇》、《奧林P客》、《愛玩客吳鳳》、《熱線追蹤》、《探索ING》… 等節目錄製,擔任外景專家。
綠自然-沖繩冬季親子生態遊

多次受各單位、學校邀請進行演講:信義學堂、靜宜大學生態旅遊課程、師大寒假生科營、兩棲爬行動物協會、嘉義大學動物行為研討會、復興國小、台北蝶會、濕地故事館、新竹荒野、大葉大學生資系、觀霧山椒魚教育館、中興大學保育社… 等。

生態文稿多次獲刊於《自然保育季刊》、《大自然季刊》、《國家公園季刊》、《PanSci 科學新聞網》… 等自然科學雜誌及媒體。

◎ 新創團隊[FollowFun]分享>>

張元蔚 Diego

亞洲大學資訊傳播系學士
FollowFun 親愛的,我把景點連起來了 Co-Founder
愛喜肆創意有限公司 專案經理
紀錄片攝影師
左腦:執行過各產業類別的電子商務及網路應用平台的開發專案。右腦:旅行與工作一體成行,走訪台灣各地,用鏡頭記錄著美景,用口語探訪每個人心中的故事。
FollowFun 是一個旅遊社群平台,我們提供旅人在旅遊前找參考資料,並在旅遊後分享旅行的故事,跟不同的旅人們互相交流

親愛的 我把景點連起來了
<<創業特點@旅遊>>
讓旅人們不只在網路社群,透過活動、旅行講座、景點體驗及預計上線的景點擴增實遊戲,旅人們見面互動交流分享,再把新認識的旅人帶到網路上。

活動人數:50人 (需完成網路繳費與報名喔)

活動時間:2015/3/21 09:40 ~ 2015/3/21 12:00
地點:台大育成中心 B棟1樓 簡報室 (交通地點平面圖 http://www.ntuiic.com/s12.htm) / 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活動議程:
9:40~9:50   參加者報到 (台大創新育成中心平面圖,實景圖請見頁面最下方)
9:50~10:00 主持人開場
10:00~10:30 第一位講者:陳鼎翰&杜曉苑「玩味旅舍的接觸點體驗設計」
10:30~10:40 QA 
10:40~11:10 第二位講者:游崇瑋「生態旅遊服務重心」
11:10~11:20 QA
11:20~11:30 新創團隊分享 <我的創意特點@旅遊>
         
如何申請 >>>有興趣的團隊請填寫表單               http://goo.gl/forms/OgTaqvn5ac
11:30~11:50 講者與現場觀眾交流 & 加入秘密社團交流

推薦參加對象:
愛好旅遊的旅行上癮者、正在旅遊相關產業尋思改變的從業人員、想了解旅遊創業的熱血青年、旅遊產業商模有興趣的天使、覺得產學落差的有志之士、想改變的夢想家。

關於

「旅遊創新實驗室」

大家都愛旅遊,
但當『旅遊』成為創業主題或創新起點..

原來,旅遊、創業、市場反應跟你想的很不一樣!
誰說做旅遊的只會規劃行程?只知道哪裡有好吃好玩的?只會訂便宜機票旅館?
「旅遊創新實驗室」將邀請旅遊及網路創業界的圈內人士來聊聊『旅遊』的各種面向,不藏私地與你分享走在"夢想道路的慘痛教訓",期許創建一個改變主流旅遊產業市場的未來!
我們希望建立起一個開放的平台交流,歡迎多帶些名片喔!
串聯「夢想」與「現實」未來的服務空間
http://travelab360.blogspot.tw/

本活動場地位於臺大創新育成中心 B棟簡報室,
請參考下方的示意,這樣就可以輕鬆抵達會場囉: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活動紀實 - Lesson 5】在共創空間裡,回顧旅程產生翻轉未來的力量

2014年的12月20日在台北知名的共創空間:未來產房中,與來自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各旅遊行業參加者們,一起帶出 [旅遊創新實驗室] 對台灣旅遊轉型的回顧與對翻轉創新的期許。
被我們視為年度活動的 『Lesson 5 旅程回顧~旅遊業的科技創新、創業者的市場奮鬥』不僅特別搬移到更大的場地,希望提供更多旅遊從業人員參與,更以[座談]的方式,讓經驗豐富的業師們能與參加者們做深入的對談。

這次特別感謝活動協辦單位:未來產房的場地與設備提供、熱血夥伴與志工們進行場地掌控、現場攝影調度與文字記錄,更感謝一起花了四個小時來參加活動的講師與朋友們,沒有妳們的共創,我們也無法走到第五場活動。
希望 2015年,能跟大家一起完成更多不同的旅遊翻轉紀錄。


文字記錄:Yully    攝影記錄:Mouson 

1320-1340
intro (Phoebe Lu)

世界上最讓人覺得幸福的職人是記者,因為這工作紀錄真實,化為歷史;但世上最令人自豪的職人卻屬於「旅遊產業的從業者」 ~~~因為我們化被動為主動,幫各類旅人們完成大大小小的夢想,這是屬於我們的『信仰』。
旅遊產業的創業者: 夢想的熱情叫我們起床;現實的殘酷陪伴我們入眠。
有問題的傳統業者,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傳統的旅遊產業,握有許多資源,沒有找到對的解法,深根卻無法橫向發展。新創旅遊產業找到解答,卻找不到問題的起源。除了賣機票、行程,重點在於消費服務過程的提升,欲透過連結不同產業,透過互動發現不同的合作方式,讓台灣的旅遊產業有翻轉的機會。 

1340-1400
真程旅行社(Peter)

帶外國人來台灣旅遊,創業至今三年多至四年,這次的分享主要是對於未來的預測。現在已邁入移動時代,紀錄與分享,也改變資料收集及決策的過程。
未來的旅遊產業趨勢
未來的旅遊產業將碎形化,不斷重複分岔的過程,越分越細,傳統旅行社統包行程,交通、住宿、餐飲、活動,而目前新興的電商旅行社及實體旅行社,細分項目:台灣好行、飯店民宿網、飯店、台灣大哥大、UberAgodaAirBnB,吃、喝、玩、樂,將線上的資訊分享轉為實際的線下行動;線下的活動參與轉為線上的資訊分享。世界各地的旅遊產業不斷細分,碎形化、專精化,
電商的發展
實體產業的數量遠遠大於電商,因電商的成長也創造實體的需求,電商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實體服務。
價格的混亂
購物團、電商衝流量(Agoda保證飯店最低價,但加上服務費就不是最低價),加值才能生存。

China highlight(大陸桂林)

2005年開始針對當地市場,開發小吃,2007年入境人數380
1.      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2.      客源國經濟的復甦(美國歐洲)
3.      簽證的開放,過境免簽城市不斷增加
4.      中國旅遊基本面的提升,速度、舒適、漂亮空姐、品牌酒店的擴張
5.      國內旅遊電商平台的快速發展,幫助產品結構、成本更快速的調整
入境客人的變化,可透過產品購買過程:搜索、預定、體驗、分享,了解具體的變化包含:
1.      遊客更重視網上的口碑與評價
2.      金三角之外,二線旅遊目的地正在升溫
3.      旅遊產品的變化:標準套裝行程->碎化、深度體驗、不同的發現
4.      客戶端的變化:PC->mobile
旅行社未來的發展方向
1.      大而強:
2.      小而美:具有彈性而專業

1400-1420

Nicedayco-founder Frank

Niceday上線17個月,每個月複合式成長20%,三萬多人成團出發。唯一以台灣玩樂為主題的旅遊網站,玩樂是什麼?包含戶外、生態、親子、烹飪、手作、運動,各式特色體驗課程。
篩選、採訪、上架、行銷、客服、金流、售後=通路,把價值篩遠出來,以採訪的角度了解活動的價值,邀請部落客、攝影師、工作人員體驗,將符合期待的旅遊廠商上架,清楚告訴產品的價值,產品價格、時間、人數等資訊皆透明化,清楚讓消費者了解。
玩樂是旅遊產業最後的邊疆。
邊疆的原因:需求面、科技面、產品面,目前都已經成熟。
因為創業的資源極少,必須了解自己的產品、消費者需要什麼,這是唯一的優勢。
一開始上線時,就提供消費者信任:買貴退差價、滿意保證、不成團退費
體驗並不高利潤,這是高成本、高價值,針對對的族群也會產生高接受度。
建立平台價值,就等於建立生態,建立生態鏈,找到對的消費者,帶到平台上實際體驗台灣的美好事物,減少層層剝削,最終可以提升台灣的國民旅遊品質。
流量變現金是必須的
l   產品>功能>使用者行為
l   資源>工作夥伴>投資人
l   市場>成長引擎>存活率
增加流量最快的方式是買廣告,但沒錢無法買廣告,時間、資源、成本都必須考量進去。

1420-1440
傑菲亞娃(小芳)

在業界已經20年的時間,兩年內曾擔任旅遊雜誌專欄、網路媒體新聞、整合廣告行銷、活動講座主持、電子書作者,網路活動與社群。
旅遊業現況&行銷新趨勢
l   旅行社業者的廣告,造成大眾對旅遊期待的落差、誤差,造成惡性循環。
l   產業行銷與行銷產業,必須了解目前的現況,需求同再求異,而不是單方面的推翻。
l   行業中有許多專有名詞,我們必須說出對方聽懂的話,才能了解真正的需求。
l   旅遊行銷需要科技的運用不僅應用。運用比應用還要重要,多年前早有科技的硬運,包含網路訂票、訂房,如何運用於網路行銷、社群行銷,與公司品牌連結,這是目前重要的課題。當科技越來越發達,人的專業、專長就更難得可貴。
案例分享:泰瘋潮(廣告公司執行,總預算60萬)
1.      話題&人物:女王
2.      分段活動:
3.      產品推廣
號召網友、工作員工,拉人投票
票選出前幾名,獲得獎品
分析數據,對業者結案報告
行銷旅遊馬拉松
l   網路虛擬世界需要轉換到現實生活:無論參與人數多寡,必須面對面,這些人才能成為班底,建立關係。做任何事都需要溫度,這些班底才會持續參與活動。
l   階段檢視、隨時調整:分階段報告給長官、業主,必須要有互動,讓對方了解他也在參與。
l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補:媒體、廣告公司必須有版面,必須了解傳統媒體的價值,結合社群共同激出火花。創造關鍵字
l   落實結案報告到下段商業模式:網路行銷有許多後台的數據,例如某個行程點擊率高,了解購買量及背後的原因,才能長期經營。

世代交替的轉換,包含消費者、業者,新的東西結合對方的長處
擴散行銷VS精準行銷
旅遊創新,抑或是創新旅遊

1440-1500

Dear B&B(Minchelle)

夢想,從初心到決心:兩年創業歷程分享
Rae(1984) 曾做品牌行銷,美食旅遊生活頻道、美食真人APP、美食偏執狂;Minchelle(1982) 曾於科技產業擔任PM,身體力行的旅遊家,走過世界回家後,還是台灣最美,兩人決定留在台灣,為台灣做些有意義的事。對他們來說,創業不是為了賺錢,賺錢是必須的,但創業應該是為了創造新的價值。
台灣的民宿,是世界級的等級
台灣的民宿,是主人實踐夢想的場域。過去搜尋民宿時,民宿網站停留在舊式設計思維,好壞並列民宿雜亂無章,看到一堆不相干的資訊及自拍照。
l   思考:什麼樣的使用者,在意旅宿的品質、風格及細節?
l   目標族群:28-35年輕女性,畢業踏入職場且小有成就,尚未生育小孩的單身族群。
l   核心價值:層層淘汰,嚴選旅宿,不接受付費報導是我們的堅持。
l   優質內容:動人文字、細膩攝影、完整資料,呈現溫暖、優質真切的內容。持續不間斷地每周配合issue固定上線2-3間。
l   美學網站:網頁設計及介面,利用大圖、模糊背景、區塊分組,設計標籤篩選,建立彈性自由(價位、民宿類型、位置、規格)的搜尋方式,滿足使用者需求。
如何獲利?
創造新的價值,該如何從中獲利?如何創造夠高的價值,讓人付費?產品上線,只是踏入市場的開始。不同的獲利方式,將帶你走向不同的發展。
1.      訂房抽成
Ø   堅持精選旅宿,使合作的房量過少,無法cover高成本
Ø   資本及價格競爭
2.      品牌廣告費
Ø   無法滿足創業初衷
Ø   難以控制品質與內容
Ø   媒體、內容網站過多,將無特別優勢與存在必要
設計產品前,須了解使用者;發展獲利模式之前,需要了解客戶。
思考:優質民宿需要的是什麼?
1.      需要平日的客人
2.      來的是對的客人
3.      希望傳遞理念、分享感動
=>獲利模式:聯盟年費

1500-1540
座談分享Q&A

1.      Niceday上線前的獲利模式?如何拆帳?
為上線就做Facebook行銷,可以開始報名,利用飢餓行銷。有網友詢問是否有客製化服務,因此私下做中介,開始獲益。與廠商抽成20-25%
2.      國外旅客
3.      聯盟年費如何進行?
4.      BnB台灣民宿聯盟、部落客盛行,面對多元網路行銷資源,在說服業者時有遇到什麼狀況?如何差異化?
理解業者為何作民宿,理念及想法,實際做到足夠高的價值。業者看到報導的反應都很棒,也相當認同網站的價值,透過bnb可以傳遞他們的理念及價值。
5.      BnB拿過去工作的存款創業,資源相當稀少,網站設計是與外部團隊合作,還在自我學習及挑戰的過程。
6.      台灣區是否可以建立一個平台,提供給像是Peter這樣的業者?
台灣是否需要旅遊個別消費的綜合性平台?(地接社:當地提供個別旅遊商品的服務)
小芳:目前的台灣旅遊市場,機加酒自由行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團體旅遊的需求一來就完全被覆蓋。每個國家的旅遊生態不同,針對個別需求是需要花很多心力了解。
Frank: 產品結構,必須打破傳統的既有模式。
7.      失敗了怎麼辦?
Frank: 看自己的時間、精力、心力,還有多少機會去面對。
小芳:失敗就失敗,重新站起來。要分階段不斷去檢視問題,看到失敗,真的是失敗嗎?轉換一下態度,會不一樣。點變線、線變面的時候,就能看到更全面的問題,
Minchelle: 踏進創業,其實很難說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有無止盡的問題,創造更多的價值。
Peter: 要趁年輕創業,面對失敗要趁早,不可以連累你的家人。害怕失敗,就是害怕成功,如果構想要成功,就不用怕失敗。


1540-1620
分組討論

1.      旅遊業的實體服務體驗
2.      智慧旅遊
3.      旅遊產業的未來趨勢